国网之网:新电改迷局
来源:投资时报 | 0评论 | 5871查看 | 2014-09-16 09:28:00    
  电力安全和运行特点决定中国需要一张纵横贯通的电力输配网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力体制需要一个大一统的“超级电力公社”。

  一

  虽然中国即将启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仍未出台,但关于分拆国家电网公司的消息还是不断出现了。

  外界对国家电网的情绪化敌视,大都夹杂了对垄断和封闭的天然厌恶,以及对透明交易和自由选择的向往。在这种大众情感的裹挟下,人们希望看到国网帝国四分五裂式的崩坍,—无论这种四分五裂是从国家电网的哪个层面、哪块业务、哪些部门开始发生。

  但事实上,国家电力输送体系的独特性,要求一张完整又互联互通的输电网络。在能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中国,尤其需要这样一个网络。它既能够满足跨区域的电力调度,也能确保整个国家电力供给的整体稳定。

  人们很难想象,中国30多个行政区域分别成立独立电网公司,为保证各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独立运行。这种依靠行政边界人为划分的区域电网公司,是另一种更糟糕的垄断。过于分散的电网体系,将会导致电力交易成本的极大增加,同时也会增加电力运营的安全风险。

  分散的电网体系曾给美国带来多次惨痛教训。2012年10月底的飓风“桑迪”造成美国740万户大停电。美国前能源部长、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德森(Bill Richardson)此后反思说,美国电网的一大问题就是各地的电网并没有连在一起。数百个地方电网只管自己运营,就像诸侯各自为政,但丝毫不理会更高层面的需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协调一致的国家电网系统。结果是,美国电网就像一团乱麻,9000多座发电站和大约30万英里(约合48万千米)的输电线维持着它的运作。如果问题再不解决,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面临严重威胁。

  让很多呼吁分拆国家电网的专家们意想不到的是,比尔·理查德森呼吁,美国政府应向中国学习,采取国家层面的电网改造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但中国的专家认为,国家电网的存在,是中国过去10多年间电力体制改革中最大的障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电力体制改革研究组组长武建东曾公开表示,国家电网聚合了中国整个电力中枢的调度管理、电力输送、市场交易、价格上行、电力投资的主导权力,形成了类似人民公社的“超级电力公社”业态。国网公司的强权体制拦截了中国5万亿度电力消费能力与10亿千瓦电力装机总量之间市场互动的巨大活力,改革是必然的、迟早的。

  显然,中国电网体系的完善和国网公司的分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话题。而美国前能源部长比尔·理查德森要向中国学习的,也不是国家电网垄断模式。电力安全和运行特点决定中国需要一张纵横贯通的电力输配网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力体制需要一个大一统的“超级电力公社”。

  武建东说,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超级电力企业模式,这是一个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机构,它的超级体系的根源不是市场的力量,而是体制的力量,从不同的参考系我们可以确定它的不同价值。它既是经济组织,也履行着政府职能,还主宰着电力市场交易;它既拥有私权,也行使着社会公权,还主宰着电力创新的秩序。

  这个体系采取自上而下的集权分层制主导着国家电力运行。一方面,消费者成为其下游产业的内部社员,消费者无法与生产者实现正常的市场互动,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电网与用户之间属于等级化、不平等的市场关系;另一方面,生产者也成为其上游捆绑的加工厂,生产者不能对消费者的合理需求直接有效互动,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电网与电厂之间属于扭曲了、屏蔽了的生产方式。

  二

  12年前启动的一场改革,催生了国家电网公司。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强行分拆了当时的国家电力总公司,中国电力体制实现厂网分离,成立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家电网公司以及国电集团、大唐集团等五大发电公司,以及葛洲坝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等四家辅业集团。

  这是一场在电力产业内部、依托旧有平台和体系进行的改革,具有浓重的集团和垄断色彩。虽然大一统的国家电力总公司被分拆了,但也再次出现了一个新的电力巨无霸国家电网公司。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离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最终目标相差甚远,不彻底的改革,为以后中国电改的艰难、国家电网的强势垄断埋下了伏笔。

  这场饱受挫折的未竟改革,10年后被重新启动。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两次提出要重启电改,并称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必然选择。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织的多份有关如何重启电力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相继出台。分拆国家电网公司,成为诸多研究电改的专家的共同呼吁。

  事实上,自2002年电改启动、成立国家电网公司之后,关于进一步理顺电力体制、改革国家电网公司的建议就一直不断。国家电网公司成立后,作为改革的一部分,其下还成立了五个区域电网公司。根据改革目标,区域电网公司应该将区域内的现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分公司或子公司,负责经营当地相应的输配电业务。而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处理区域电网公司日常生产中需要网间协调的问题,同时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

  但几年过去后,国家电网公司不仅没有厘定其与区域电网公司之间的关系和定位,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其全国一张网的垄断地位。中国电改举足不前,国家电网饱受抨击。

  2011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对其内部区域公司进行改组,在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东北电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分别加设了西北分部、华中分部、华东分部、东北分部。至2011年年底,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也加设了华北分部。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分部的成立,原五大区域电网公司的资产也相继被划归这些分部。2002年中国电改起步之初成立的五大区域电网公司成了五具空壳。

  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蒙定中说,国家电网此举,不利于市场竞争,同时从技术层面来看,存在很大的缺陷,浪费而不安全,更违背了当初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文件的初衷。

  除此之外,批评者还将国家电网近些年力推的特高压工程,视为是国家电网对自身垄断地位的强化。

  特高压战略在2004年12月27日的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上被正式提出。2005年,国家电网正式启动该战略,并在此后得到了政府高层的支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对特高压工程的设想,规划“十二五”期间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特高压电网网架,投资总额将超过5000亿元,最终实现国家电网的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而到2020年,将形成五纵六横的全国特高压网架格局。

  与大多数带有“试验”色彩的重大投资工程不同,国家电网的特高压工程进展相当顺利。尽管甫一提出就争议颇大,但等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从山西长治经河南南阳到达湖北荆门、全长653.8公里的100万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就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核准10天后,2006年8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1月6日,上述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1月的一篇新闻稿中称,试验示范线路“最大输送功率达283万千瓦”、“符合设计预期”。这一结论惹来了业内专家的一片质疑,清华大学电机系退休教授王仲鸿此后曾对《新世纪》周刊称,283万千瓦的输送功率仅能短暂维持1秒,根本无法稳定运行。

  此后,中国23名电力老专家集体上书国务院,建议慎重考虑国家电网的“三纵三横一环”特高压工程。上述专家中,还包括一名当时的中国电监会官员。

  这些老专家们最终还是未能阻挡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战略。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蒙定中对外称,此前国内的区域电网是相对独立的,特高压将其连成棋盘状的大电网,容易使得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引起全国范围的大停电,这已经在许多国家拥有前鉴。

  除了技术和安全方面的担心,还有业内人士担心,凭借特高压战略,国家电网“全国一张网”的强势垄断地位将更加牢固,到时再拆分国网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